金融号
  • 金融头条
  • 金融监管
  • 金融智库
  • 财经
  • 银行
  • 中小银行
  • 金融办
  • 曝光台
  • 文化

金融APP

登录 / 注册
退出登录
中国金融网络领袖
CHINA FINANCE NET 中国金融网
  • 首页
  • 焦点 · 分析
  • 央行
  • 金管总局
  • 证监会
  • 大型银行
  • 股份制银行
  • 金融处罚
  • 城商行
  • 农商行
  • 村镇银行
  • 金融科技
  • 金融研究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
暑期出行务必开启“安全模式”

来源: 中国经济网-《经济日报》  2023-07-04 15:29:40

关注金融网
  • 微博
  • QQ
  • 微信
  •        进入七月,“暑期档”正式拉开帷幕。一段时间以来,出国游、毕业游、房车游、研学游等特色旅游项目,以及登山、徒步、露营、探险等户外运动项目火热升温,各地也纷纷抓住“避暑”“亲子”“毕业”等热门字眼,推出各种差异化、精细化、个性化出行线路。

      长假虽好,但是安全这根弦绝对不能松懈。安全,始终是暑期旅行的正确打开方式。

      旅游旺季有哪些风险隐患需要格外关注?

      首先是天灾。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,全国有1869个县有地质灾害分布。去年,我国自然灾害损失在历史上是最低的,即使这样,受灾人口也达到1.1亿多人次。7月份,各地陆续进入主汛期,台风、洪水、暴雨、雷电、冰雹、地质灾害等各类自然灾害进入高发期,人们在游玩中面临的安全风险也不断提高。特别是随着社交媒体兴起,许多交通不便、人迹罕至、风险较高的自然景点被更多公众所了解,不少人盲目跟风前去打卡,而忽略了路途中或者景点里隐藏的安全风险。

      其次是事故。近年来,各种旅游、文体活动日益丰富,可体验的娱乐项目丰富多样。以水上运动为例,帆船、桨板、摩托艇、冲浪等运动进入人们视野,但这其中绝大多数是需要游玩者承担一定风险的。前不久,某旅游景点的“网红飞鱼”项目就造成了游客溺水事故。夏天也是儿童溺水事故的高发期。此外,直升机、热气球、过山车等网红项目也有一定风险。

      这些事故看似偶然,实则是风险隐患量的积累最终导致质变的结果。事故往往暴露出相关行业安全责任划分不清、安全监管流于形式、行业缺乏安全标准等问题,需要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,切不能“重流量轻安全”,要时刻秉持生命至上,将安全这道红线牢牢地守住守好。

      一方面,各地区各部门、旅游景区要牢固树立“隐患就是事故”理念,围绕重点领域、关键环节,认真组织汛期、暑期文化和旅游行业隐患排查,在危险地段设立明显的警示标牌,确保安全措施和服务保障能够在关键时候用得上。相关部门应及时发布旅游预警信息,加强旅游安全提示,引导游客错峰出行;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知识宣传,普及安全应急知识,提高文化和旅游企业、从业人员和游客的安全意识和能力。

      另一方面,游客作为暑期出行的主体,一定要对自己和家人朋友的生命负责任,谨慎参与高风险旅游项目,不要前往没有正式开发开放、缺乏安全保障的区域旅游。要密切关注气象和灾害信息,提前规划好出游行程,避开自然灾害多发区域。旅行途中一旦发现灾情、险情前兆,要及早撤离,适当配备一些自救和逃生工具、药物等,切实做到“宁可备而不用,不可用时无备”。 (本文来源:经济日报 作者:常理)


    更多精彩内容,点击下载 中国金融网APP 查看

    相关新闻
    友情链接
    • 银行网
    • 中国金融网
    • 金融号
    • 微摄
    • 国家摄影
    • 简介
    • 投稿启示
    • 隐私保护
    • 联系我们
    • 广告服务
    • 友情链接
    • 品牌联盟
    • 编辑部:zjw@financeun.com
    • 媒体合作:774353721@qq.com
    • 机构合作部:1760607283@qq.com

    京ICP备07028173号 -1

  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075号

    经营许可证编号:京B2-20200983

    Copyright © 2002-2024 financeun.com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

    版权所有:中金网投(北京)资产管理有限公司 资产控股:亚洲金控投资有限公司
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 底部结束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>